拆迁是在城市化进程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为了确保拆迁居民权益的保护,国家规定,拆迁补偿费要包括被拆迁人的安置费、过渡费、搬迁费等,其中,过渡费作为拆迁补偿费的一项重要内容,被广泛关注。那么拆迁安置过渡费是多久给呢?
首先,需要明确一点的是,拆迁安置过渡费的给付是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地方政策来执行的。根据国家《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办法》的规定,在进行房屋拆迁的同时,应当为被拆迁人安置住房,并提供必要的过渡期生活费。这里的“过渡期”是指从被拆迁人被告知拆迁的日期起,到完成安置并入住新房之前的一段时间。
一般来说,拆迁安置过渡费是在被拆迁人入住新房后,按照规定的标准和时间节点予以发放的。根据国家关于城镇拆迁安置的规定,拆迁安置过渡费的标准是:按照城市非经济适用房建筑面积的1%—3%进行计算。例如,某个城市的非经济适用房单价为1万元/平方米,那么被拆迁人按照3%计算,每平米可获得30元的过渡费。如果一套房屋面积为100平方米,那么拆迁安置过渡费就是3000元。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地区和城市的拆迁补偿政策不尽相同,因此具体的拆迁安置过渡费的发放时间和标准也会存在不同。一些地方在房屋拆迁前,先根据规定缴纳一定比例的过渡费,然后在安置完成并入住新房之后,再根据实际情况补差价。因此,拆迁安置过程中,被拆迁人应当保留好所有拆迁相关的证明材料和收据,以便于在需要时向相关部门索取赔偿。
总之,拆迁安置过渡费的给付时间和标准是由国家和地方制定的政策和规定来执行的,可以参考当地政府对拆迁补偿的标准和规定。被拆迁人在接受拆迁安置时,要注意认真查看政策文件和拆迁补偿协议,了解自己的权益和应得的赔偿标准,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