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是指在行使职务时,将不属于自己的公共财产或用于公共目的的资金挪用或占用、私分或者挥霍浪费的行为,这种行为严重违反了职务经济法规,严重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财产利益。因此,挪用公款是一种犯罪行为,在我国是属于职务犯罪的一种。
对于挪用公款的行为,国家将依据刑法进行追究,如果情节较为严重,犯罪人挪用的金额较大或造成的社会影响严重,也可能会被拘留或者刑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挪用公款数额巨大或造成特别严重后果的,应当判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造成严重后果的,应当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因此,可以看出挪用公款是一种严重的犯罪行为,有可能会被刑事追究,严格惩罚。
此外,对于挪用公款的行为,即使没有被判刑,也会受到其他方面的惩罚。挪用公款的行为涉及到职业道德和社会信用,犯罪人将失去公众的信任和基础,影响工作和生活。还可能会被开除公职、追缴财产、限制出境等。所以,挪用公款的后果十分严重,违反职业道德原则,破坏了社会的公信力和规范秩序,违法犯罪者必将承担严厉的法律后果,也必将为自己的过失和不良行为埋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