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宅基地是指农村居民在农村集体土地上依法取得配备或者购买、赠与的居住用地,并办理相关手续,建设住房和附属设施的土地。针对农村宅基地的管理,我国有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主要如下:
1.《宅基地条例》:该条例是国务院于1998年12月23日印发的,是我国第一部针对宅基地管理的法律。该条例规定了宅基地的性质、范围、取得、使用、流转、变更等方面的规定,加强了对农村宅基地的保护,规范了宅基地的管理。
2.《农村土地承包法》:该法是我国为了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而制定的法律,其中包括了对农村宅基地的保护。该法规定了农民合法占用土地的合法权益,规定宅基地的承包期限不得少于30年,同时规定了违法转让、抵押宅基地的行为应该予以惩罚。
3.《城市房地产管理法》:虽然该法是针对城市房地产的管理,但其中的有关房屋登记、产权保护等条款,同样适用于农村宅基地。
4.《不动产登记条例》:该条例规定了不动产登记的基本原则、登记程序、登记内容等方面的规定,对农村宅基地的登记提供了法律保障。
总之,我国针对农村宅基地的管理法规比较完善,旨在保护农民的土地权益,以及规范和保障农村宅基地的使用和流转。